“我只是想带娃娃去见世面,去认识大海,去放松开心”。
“我就带娃娃去海口玩了一趟,去海边游了一次泳,海边那么多娃娃在游泳,在玩沙,都没有事,怎么我娃娃就会着呀!这个概率是比中大奖还夸张的概率,全球70亿人!只有200人得了!我娃娃居然能碰上。”
很难想象苗女士打下这些文字发帖子的时候心情有多痛苦,她发出来是希望其他的宝妈都能小心留意,留意这个所谓的“食脑虫”。
到底发生了什么?
近日,贵州一名宝妈苗女士在小X书上持续记录自己的孩子小丁(化名)生病就医的经历。
(资料图片)
事情开始于一次旅行,当时他们一家人前往海南度假。在看护下,苗女士让孩子戴着泳圈到近岸游泳。看孩子玩得很嗨,一家人也都很开心,但麻烦噩耗接踵而来。
过几天后的6月9日,小丁开始发烧烧到了39度。家长急急忙忙带其前往当地的县医院看病,医生只是开了治疗扁桃体发炎的药物,吃药后,小丁确实退烧了,但很快又发烧,持续了多日。家长知道肯定不对劲了,于是多次辗转多家医院,对小丁进行了各种检查,也进行了输液,但都收效甚微,小丁甚至开始出现昏迷的情况。
最终到了贵阳某儿童医院后,该医院在6月21日给小丁下达了病危通知书,诊断显示小丁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出现持续癫痫、中枢性呼吸衰竭、支气管肺炎等症状。到了6月25日,小丁的脑脊液检测结果出来了,终于确定了让小丁变成这样的罪魁祸首——狒狒阿米巴原虫。
这是一种危险的寄生虫,会导致脑部发炎病变,致死率高达98%!这真的不是夸张!我从权威期刊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中的这篇论文:Increasing Importance of Balamuthia mandrillaris(DOI:
https://doi.org/10.1128/cmr.00056-07)中得到了这个准确的信息。目前全球仅有不到200例患者,而全球可是有70亿人呢!
目前小丁处于“听天命”的阶段,他已经没办法自主呼吸了,也没有特效药可以治疗,医生认为小丁在7-14天内随时可能死亡。
唉。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曾通过官方公众号“华山感染”,发布了我国的一个叫阿文的15岁孩子因为感染狒狒阿米巴原虫,然后被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脑炎夺走生命的案例。他也是因为游泳被感染的。
狒狒阿米巴原虫(Balamuthia mandrillaris)是一种新兴的机会性原生动物病原体,是自由生活的变形虫群体的成员。它会引起严重的皮肤感染和涉及中枢神经系统(CNS)的致命性脑炎,病死率>98%。目前人类对其发病的机制和病理生理学都未完全了解。尽管尝试了多种治疗手段,但效果还是极差,人类迫切的需要改进抗菌化疗和替代策略来开发治疗干预措施。
狒狒阿米巴原虫首次发现于1986年的加州圣地亚哥动物园野生动物公园。当时有只狒狒因为出血性脑炎死亡,医生经过病理生理检查,首次发现了狒狒阿米巴原虫。通过光学和电子显微镜研究、动物致病性测试、抗原分析和rRNA序列等手段,最终确定这是一种新属的阿米巴原虫,属名被命名为Balamuthia。之后从1991年开始,研究者陆续发现了多起涉及中枢神经系统的致命人类感染都跟狒狒阿米巴原虫有关。
至此,这种致命的寄生虫开始得到人类的关注。
狒狒阿米巴原虫的分布很广泛,它在温暖的各种水系中,土壤中和烂叶,木头中都曾被发现。这么多地方,为何感染人数这么少?因为经过研究,科学家们认为狒狒阿米巴原虫感染人类的主要途径是两种:直接通过鼻腔途径渗透嗅神经上皮和通过皮肤破损进入,第二种被认为是最主要的原因。
免疫功能低下的人更容易被狒狒阿米巴原虫寄生,被感染者除非很快就发现,不然是很难治疗和控制的,但因为感染人数太少,大部分医院都不会想到它,这才导致了如此恐怖的死亡率。
如何预防呢?只能是有皮肤损伤的人员在处理土壤时应穿着防护服,免疫力低下的人尽量不去自然水系游泳了。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起点地质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2 联系邮箱: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