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青岛是经济大市,也是农业大市。近年来,青岛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育工作,坚持把农村人才资源的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引导城市人才下乡,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显身手。一个个农业专家工作站的不断成立、一个个国家重点农业实验室的不断建设、一项项人才振兴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当前,建设农业强市的号角已吹响,青岛将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全力激活乡村人才队伍“一池春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市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创造出推进乡村振兴生生不息的力量。
打造一支热爱乡村、扎根乡村的人才队伍
引进和培育是乡村人才工作两个重要方面,推动乡村振兴,在大力引进乡村人才的同时,培育一支带不走的本土乡村人才队伍尤为重要。既要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也要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的活力,打牢人才振兴的基础。针对乡村振兴对人才的渴求,市人社局下好培育“先手棋”始终把培育乡村本土人才作为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所在,打造乡村人才留得住、用得好的良好环境,让乡村人才工作有干劲,发展有空间,事业有奔头。
(相关资料图)
建立新型职业农民职称制度,用好职称评审“指挥棒”,打破基层人才发展天花板。把评价重点放在业绩贡献、经济社会效益和示范带动作用上,有效激励“田秀才”“土专家”脱颖而出。目前,全市已有947人获得新型职业农民职称,其中正高级职称21人、副高级职称53人、中级职称461人、初级职称412人。
厚植乡村人才成长潜力,着力提升技能人才素质。紧密对接乡村人才成长需求,按照“应培尽培”“愿培则培”“需培就培”原则,开展大规模的职业技能培训,力争让每位乡土人才都有一技之长。2022年以来,全市组织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10万多人次,累计拨付补贴资金4200余万元。不断着力提升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能力水平,建设4家省级乡村振兴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基地,大规模开展乡村振兴专业技术人才,举办国家级、省级高级研修项目12个,累计培训乡村振兴专业技术人才4.2万人,打造了一支素质优良的乡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科技特派员帮扶产业创增收
科技特派员是农业科技的传播者、创新创业的领头羊、脱贫致富的代言人。科技派员的工作是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助推器,将大大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有效带动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经过深入调研和实践探索,青岛推出了“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零费用”“四零”服务模式,助能三农发展,科技特派员扎根于农村和农业生产一线,紧抓科技创新、示范推广和人才培养三条主线,推动农村发展,探索农业科研新路子,每年采取田间学校、科技长廊、农户培训会等方式培训农民10000余人次,开展“胶州白菜”“马家沟芹菜”“白庙芋头”等区域特色品牌服务,建立了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形成了一套“服务品牌建设—示范推广新技术—带动区域产业增收”的创新做法。
据了解,科技特派员的队伍不断壮大,截至目前已经实施了8批科技特派员的选派工作。全市省级特派员达到1088名,针对经济薄弱地区的技术需求,组织实施了科技特派员计划近30项。围绕破解产业技术难题开展定点帮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培训、专家基层行等活动,定点帮扶20个乡村振兴的重点乡镇,60余个村庄,针对果树种植、病虫害防治,奶牛养殖、疫病防治、智慧化管理等领域,对帮扶企业和农户进行科技培训和现场指导。今年已进行农业科技培训60余次,现场指导服务150余次,培训农业科技人员6000余人,农户800余户,带动当地产业增收1.2亿元。
加强顶层设计升级人才振兴体系
青岛是农业强市、农村大市,农村中蕴藏着无穷的潜力与后劲。实现乡村人才振兴,需要多点发力。这其中,顶层推动尤为重要。近年来,青岛一直积极加强顶层设计,不断升级乡村人才振兴政策体系。不断突出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目标导向,努力打造乡村人才振兴的政策优势。坚持规划先行,制定了《青岛市乡村人才振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明确乡村人才振兴的目标、重点和路径,全面启动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等十大工程,积极助力青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
坚持政策引领,不断聚焦乡村人才“引育留用”各环节,先后出台推进乡村人才振兴20条、支持人才投身乡村振兴15条等综合性政策文件,制定一系列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硬核”措施,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三是坚持分类推动。针对不同群体发展需要,精准发力、靶向施策,分别出台优秀乡镇农业技术人才激励办法、改革完善乡镇基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和职称评聘制度的意见、实施艰苦偏远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的意见等措施,分领域推动乡村人才队伍建设走深、走实。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毕其功于一役。只要青岛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就能探索出更多青岛路径、贡献更多青岛方案,就一定能让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展现更美画卷。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起点地质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2 联系邮箱: 39 60 29 14 2@qq.com